贝洁文学>灵异科幻>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> 第264章 遇见波老爷子
    李谕回到慕尼黑时,保罗·戴姆勒与耶利内克还没有离开,他们在仔细检查车辆状况,倒是保时捷已经提前走了。

    “想不到你们还在。”李谕说。

    “我们也要动身了,正好一起去趟维也纳吧?”保罗·戴姆勒说。

    “维也纳?”李谕道。

    “对的,”保罗·戴姆勒说,“我们戴姆勒公司最重要的一个研发分部就在维也纳,四驱系统相关的研发工作是在那展开。”

    李谕此前答应了他们进行共同研发,提供技术支持,也就不再拒绝,并且从慕尼黑过去也不算很远,三百多公里。

    “又是个小拉力赛,”李谕对吕碧城笑道,“正好看看音乐之都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,我曾经有幸听过一次钢琴曲,蛮好听的。”吕碧城说。

    “去了维也纳,可不仅有钢琴了。”李谕说。

    此时奥地利属于奥匈帝国里,与德国还是同一阵营,维也纳是仅次于柏林,德语人口第二多的城市。

    戴姆勒公司在维也纳设置分部,也是因为耶利内克在此有非常广泛的人脉,他不仅是个有钱的商人,还是奥地利的一名外交官,出任过奥地利驻匈牙利的大使。

    虽然只是个分部,但是相比美国的那些小作坊汽车公司,维也纳的戴姆勒公司分部规模就不小,而且研发能力很强。

    可以说世界汽车的中心目前还是在德国。

    只不过十年后当福特T型车横空出世后,将会沉重打击德国汽车行业。

    流水线这东西的生产效率实在可怕,美国一年光福特T型车就能下线接近40万台。

    而整个德国的汽车年产量则只有2万台。

    这就属于工业化对欧洲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的直接碾压,堪称降维打击。

    最关键是流水线导致美国汽车价格非常有优势:一辆T型车后来能够做到不到300美元一台,而同时期的奔驰或者戴姆勒轿车至少要1000美元。

    如此悬殊的价格,产能还比不上福特,差点把德国汽车产业就此冲毁。

    不过正是因为福特的强势竞争,导致奔驰与戴姆勒公司不得不在1926年进行合并,也就是今天的梅赛德斯-奔驰公司。

    所幸那时候卡尔·本茨还健在,能够见证历史性的时刻。

    这套四驱技术用在德国汽车上挺合适,因为售价相对高,能够撑得起成本。

    李谕脑子里已经有了技术原理,与保罗·戴姆勒以及迈巴赫一起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型设计。